秘密入口三秒自动进入新世界_成品人片直接进入...入口_庥痘产精国品2023众乐乐

从微软断供俄罗斯看国产化的必要性、紧迫性
作者 | InfoQ2022-07-13

微软断供俄罗斯

6 月 19 日,据海外多家媒体报道,俄罗斯境内用户已经不能正常地下载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系统安装程序了。

目前,当俄罗斯的用户试图从微软网站下载 Windows 11 系统安装镜像时,会出现这样的提示:“错误:您的请求有问题。如需帮助,请访问 Microsoft 支持联系页面”。如果尝试下载 Windows 10,则会出现错误:“404 - Not Found”,而所谓 404 ,意味着找不到该文件或者目录。

从微软断供俄罗斯看国产化的必要性、紧迫性

据报道,从 6 月中旬开始,俄罗斯多个地区的用户都反映了类似的问题。但是,俄罗斯的用户却发现,可以通过 VPN 连接来正常下载。这就意味着微软已对俄罗斯的 IP 地址进行了严格的访问限制。CNEWS 确认,俄罗斯的用户在使用 VPN 时,如果是连接到欧美的 VPN,下载镜像和应用程序时不会出现问题,并且可以正常使用;但使用俄罗斯的 IP 地址时,则会得到一个错误提示:

从微软断供俄罗斯看国产化的必要性、紧迫性

微软会断供中国吗?

众所周知,微软 Windows 是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上的领头羊。虽然在最近几年,由于 macOS 和开源操作系统的影响,从 2009 年到 2022 年,Windows 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但 Windows 系统在 2022 年 5 月依然占有 75.54%的全球市场份额。

从微软断供俄罗斯看国产化的必要性、紧迫性

这一事件给我们国家敲响了警钟。微软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一旦微软彻底断供,并不再负责安全维护,那么,国内的 Windows 用户就处于无任何保护的状态。由于美国情报部门已掌握大量 Windows 系统的漏洞,所以,国内 Windows 用户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考虑到目前中美的关系,未来不排除西方也会像对待俄罗斯那样对待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内机关、企业应当加速对 Windows、数据库的自主可控的国产替代。

“封杀”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一旦微软真的开了俄罗斯这个先例,那么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据悉,目前全球操作系统基本上都被美国微软公司垄断,而我国 90%以上电脑搭载的也都是 Windows 系统,相当于被微软卡住了脖子。

微软似乎早已为断供中国做好了准备。微软于 2020 年 8 月 1 日更新了服务协议,其中责任限制条款的 b 条内容指出:

对于因超出微软合理控制范围的情况(例如,劳资纠纷、不可抗力、战争或恐怖主义行为、恶意破坏、意外事故或遵守任何适用法律或政府命令)而导致微软无法履行或延迟履行其义务,微软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

从微软断供俄罗斯看国产化的必要性、紧迫性

结合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实施严厉打压的大背景来看,有人将这些条款解读为微软为自己“留下后路”,即将断供中国且不给予任何补偿。

国产操作系统与数据库走过的路

近年来,由于华为被断供的原因,再加上国际形势的大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者,如麒麟、统信、华为等,纷纷投身于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中,打破了操作系统领域“被动”的状态。

随着开源的兴起,替代 Windows 已经不再像过去看似那么艰难,但是,在中国的核心技术栈遍地开花的年代,如何做好国产基础软件的功能性、稳定性、兼容性、体验度、生态等维度,既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基础软件突破口所在。

从 2009 年以来,Windows 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不断下降,一方面由于苹果 macOS 带来了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开源操作系统为操作系统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这一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几年,全球很多国家开始放弃了 Windows,转而使用开源操作系统,比如 2003 年,德国慕尼黑市启动了 LiMux 项目(基于 Ubuntu 的“慕尼黑发行版”),打算把所有的政府办公系统和公务员的个人电脑从 Windows 迁移到开源软件平台;韩国政府扶持基于 Linux 的本土开源操作系统 Gooroom、HAMONIKR、TMAX OS 等;土耳其部分地区推行本土研发的 Linux 发行版 Pardus……

回到问题本身,如果在中国,Window、数据库这些基础软件被断供了,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在国内桌面操作系统市场方面,微软占有中国 87.5%的市场份额,而国产操作系统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无论微软有没有可能对中国实施禁令,中国都必须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从俄乌战争期间俄罗斯被全面封杀来看,自己的命运不能被他人把控。近几年,中国的国产化产业链的发展,在 IT 领域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三大领域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批国产公司逐渐成长起来,比如芯片领域的飞腾、龙芯,操作系统领域的麒麟与统信,以及众多的国产数据库厂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目前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在 2020 年分别只有 0.5%和 1.2%,但数据库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 50%。这和多年前就兴起的“去 IOE”运动有一定的关系。Oracle 所在的数据库领域,其国产替代的进程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

2009 年,阿里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定下了一个当时看来非常激进的目标:在阿里巴巴的核心系统中,不再使用 IBM 的小型机、甲骨文 Oracle 的数据库、EMC 的存储——也就是常说的“去 IOE”。

2013 年,阿里巴巴最后一台小型机下线;同年 7 月,甲骨文数据库下线。至此,阿里巴巴在“去 IOE”运动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

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并不容易,“去 IOE”运动也是非常缓慢的进程。在 2016 年 5 月 12 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上,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吴承杨演讲时,提到了一组数据:中国的数据库市场前三位为甲骨文、IBM、微软,其中 Oracle 占据 56%的市场份额。在大会上,吴承杨反复强调,“去 IOE”运动不会对甲骨文造成任何影响,但是他也坦承,“去 IOE”运动教会了甲骨文如何贴近用户。

即使在今天,Oracle 依然在中国的政府、银行等市场占据主流地位,这是一个历史遗留因素。比如,2021 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就曾公示数据库采购项目,拟定 Oracle 为唯一供应商,理由是“当前我行多个核心生产系统使用 Oracle 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处理,无法替代”。

从技术层面来说,国产数据库在性能方面已经能够和甲骨文等老牌企业并驾齐驱了。例如,2019 年支付宝自主研发的数据库 OceanBase,就在素有“数据库世界杯”之称的 TPC-C 测试中,打破了 Oracle 保持了 9 年之久的世界纪录,首次超越 Oracle。

不过,技术上的国产替代,并不代表一定可行,需要更多的人财物等支出,才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有人称:“数据库就像人的心脏,谁会没事儿就去想着换个心脏?说白了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国产数据库的突围之路,常常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先在非金融客户(金融公司是数据库的主要客户)的非核心系统取代国外数据库做起,以此来彰显自身的实力。

如今,国产数据库已经在本土市场逐渐站稳脚跟。国内企业对国产数据库的态度是应上尽上,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根据 IDC《2021 年上半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跟踪报告》显示,在传统部署模式市场中,国际厂商仍占主导地位,但份额已开始逐渐下滑,目前厂商份额占比前三分别为 Oracle、华为及微软,市场占有率分别占比 26.7%、14.7%、7.6%;而在云数据库中,阿里巴巴、腾讯占据前两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44.7%、17.4%,国产数据库占据绝对领先。

虽然 Oracle 在中国数据库市场仍然举足轻重,但技术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对 Oracle 的冲击并不低于“去 IOE”运动,并且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国产替代的语境与现实意义。

开源正在成为数据库领域的一大趋势。DB-Engines 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全球 383 款数据库中开源数据库占据 51.7%,高于 8 年前的 35.5%,并在 2021 年 1 月占比首次超过商业数据库;排名前十的数据库中,开源数据库占据 6 席。

同时,开源与云服务相结合,也让开源数据库找到了绝佳的商业模式。自 2018 年开始, MongoDB 发布的 Altas 数据库云业务一直在快速发展,而云原生的模式促进了开源软件的蓬勃发展,疫情后全世界数字工作的方式又加速了云服务的增长,共同推动了开源与云服务的加速融合。

但是,很多国产数据库系统并非真正的自主开源,而是在开源数据库 MySQL 基础上修改的,而 MySQL 又是 Oracle 旗下,因此极端情况下,MySQL 也存在被断供的可能性。

中国已经诞生了一些基于自主研发的开源数据库,并且表现亮眼。其中,在 2021 年代表开源项目活跃度的全球数据库年度排名中,来自中国的分布式数据库 TiDB 和时序空间大数据引擎 TDengine 活跃度占据第三位和第六位。

因此,在国内市场,国产替代是必要且政治正确的。

从全球及国内来看,数据库行业正在加速洗牌,中国数据库厂商正赶上数据库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期,借助开源和云计算,中国数据库有机会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是在国产替代之外,同样值得努力的事情。

国产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今天,这样的机遇发生在数据库;明天,类似的机遇就会发生在其他“卡脖子”领域。

如果说,Windows 和数据库是对中国的警示,那么近日美国发布的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出口管制规定,要求微软、谷歌等美企向中国等 48 个国家、地区分享网络安全漏洞等信息之前,必须要先向美国相关部门申请并获得许可。很显然美国在利用微软、谷歌等美企在变相“制裁”中国的网络安全领域。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操作系统、数据库这个最基础、最底层的系统软件是否能实现国产替代,影响着中国整个互联网生态的自主可控。目前,Windows 的优势有目共睹,巨大的前期投入与建立生态的难度,以及成功者强大的专利壁垒,都让后来者举步维艰。但也要看到,苹果和谷歌依靠 “操作系统免费 + 应用商店收费”等创新模式,已经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找到了生存空间。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时代,各种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乃至家电、汽车等,都将成为人们必备的终端产品,其中孕育着跨终端、全场景式操作系统崛起的机会,正等待着弄潮儿去把握。同时,“金钱买不来技术,市场换不来技术”已成为社会共识,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在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国产替代”成为投融资市场的热门话题。可以说,在发展国产操作系统的征程上跋涉了十几年的探路者,正迎来最好的发展环境。国产操作系统需要继续坚定信心、坚持创新,力争让国人通过更多“自己的窗户”看到互联网的世界。

自主可控:路漫漫其修远兮

自主可控的道路,充满挑战。从巴统到瓦森纳协定,再到近来美国对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制裁,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一直存在。1950 年成立的巴统,即以美国政府为首,联合西欧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禁运,防止和限制西方的战略产品、高新技术流向社会主义国家。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巴统也随之散伙,但是西方国家的出口管制政策并没有随之结束。1996 年瓦森纳协定签署,从 1996 年 11 月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实际上替代巴统,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瓦森纳协定虽不具有巴统的强制性,然而事实上中国依然无法直接从西方世界得到先进的军用或民用技术或产品。

正因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限制和禁运,才让我们不得不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结果证明,效果很好。我们的北斗系统、射电望远镜、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歼 20 等先进技术和成果,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国产化工作,也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筚路蓝缕,走出自主可控的道路。科技无国界,但是科技企业有国界,我们不可能把希望寄托于他人的仁慈,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中国信息产业的自主可控进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旅程,需要有志者付出更多努力。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
IAREmbeddedWorkbench已全面支持极海半导体APM32系列MCU...
2022-07-13
X
昭平县| 邻水| 刚察县| 融水| 奈曼旗| 山阴县| 锡林郭勒盟| 大荔县| 息烽县| 婺源县|